襄州:精准监督 助力乡村振兴资金监管提质增效
“这口 210 米深的机井,建成后能覆盖 300 亩桃园灌溉,农户不用再挑水浇地,种桃成本降了,村集体产业也更稳了!” 日前,襄州区黄龙镇井湾村书记康舜文,向前来督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的镇纪委干部介绍。这一让群众切实受益的场景,正是该区精准监督推动乡村振兴资金规范使用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襄州区纪委监委紧扣省纪委十二届四次全会 “深化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及群众身边腐败整治” 要求,聚焦财政惠农惠民补贴、乡村振兴项目、乡镇财政三类重点资金,通过 “压实责任、精准摸排、数字赋能、严督实导” 四维发力,推动资金监管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筑牢廉洁屏障 。
在责任落实上,该区构建 “专班推进、分级落实” 工作体系,层层拧紧责任链。区委主要领导通过专题座谈、实地调研,常态化督导资金使用和项目监管;区纪委监委组建 8 个专项督导组,对农业农村、财政等 12 家相关单位及 64 个重点村开展滚动式督查,重点核查 “资金底数、问题、整改、责任、线索移送” 等 “五张清单” 完成情况、制度建设等 19 项内容,对发现问题现场交办、跟踪整改,坚决杜绝 “走过场”。
围绕 “资金、项目、线索” 核心,该区以 “清单化” 管理推动问题查深改透。统筹行业部门对近三年乡村振兴资金开展 “拉网式” 梳理,建立 “资金 - 项目 - 责任单位” 三本台账,实现资金全链条可视监管;通过 “自查自纠 + 审计反馈 + 巡视巡察 + 专项监督” 多渠道收集线索,对重点线索实行 “委领导包案”,并运用数据比对筛查 “虚报冒领、截留挪用” 等异常信息,推动监管从 “被动受理” 转向 “主动发现”。截至目前,已在乡村振兴领域留置 5 人,追回违规资金近百万元 。
为做好案件查办 “后半篇文章”,该区着力构建 “监督 - 办案 - 治理” 闭环。通过通报典型案例、现场宣布处分决定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针对监督和办案中发现的 “部门监管缺位、项目建设不规范” 等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职能部门完善资金分配、项目管护、公开公示等 4 项制度;结合 “清廉村居” 创建,印发《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工程建设、“三资” 管理等 5 大类 23 项权力的流程与边界,编印 1 万余份《便民服务手册》发放给村组干部和群众,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作者:蒋海艳 江振民 彭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