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三资”专项整治 促388个村集体增收3774万元
“合同规范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受到村民称赞。”7月27日,襄州区黄龙镇杨山村党支部书记朱克燕对前来调研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区纪委监委干部王秋明说道。
自去年8月以来,该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清查“三资”领域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黄龙镇杨山村经过梳理发现,该村一组的1057亩林地、荒地在1998年以超低价格承包给李某,李某不愿更改合同。该村及时将问题反映给镇纪委,纪检干部刘帆多次找到李某,从政策角度、法律角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李某规范了承包合同。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这是该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贪污腐败问题的高发领域。根据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意见,该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了大盘点、大排查、大清理。
如何全面清理农村集体承包合同,规范“三资”的租赁和使用程序?该区制订了“三审、六查”工作程序。即:村级初审、镇级复审、区级终审。查合同主体权限、查合同程序、查合同内容、查合同期限、查合同执行、查合同标的。通过“三审、六查”,对全区388个村的31106份集体资产资源合同进行审查认定、分类处置。履行民主程序,实行“四议、两公开”,集体资产资源处置采用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
同时,该区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分8轮进行现场督导,发现各类问题360余件。将“三资”清理与扫黑除恶打伞相结合,采取公布举报电话、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全方位搜集涉黑涉恶问题线索。
截止目前,该区共清理清查农村集体资金5.03亿元、集体资产20.9亿元、集体资源36.4万亩,修订规范合同13070份,清收各类承包费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3774万元。
下一步,该区将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有制度进行梳理,结合实际修订完善,防止“三资”处置及财务运行过程中以权谋私、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
作者:蒋海艳 董笑 崔亚婷
来源:襄州区纪委监委
审核人:襄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