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屋——全国最美家庭王顺祥家风故事
9月26日,笔者慕名采访了襄阳市“龙凤书”传承人王顺祥,他刚刚被国际非遗工艺大师联盟协会聘为常任理事。
王顺祥家庭在家风传承、读书学习、社会活动、文化襄阳建设中成效显著,并有一定的先进示范作用。2014年被评为襄阳市“书香门弟”,同年被评为湖北省“全省全民十佳书香家庭”;2015年获得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2016年被襄阳市评为“最美家庭”;2017年被评为“荆楚最美家庭”;2018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9年王顺祥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凤书襄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古往今来,家风乃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家风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优良的家风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如何“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好的家风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王顺祥家庭以“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为传统家训,“以孝为本, 勤俭持家,崇德向善,助人为乐,言传身教,以德育子。”为家风,作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在无形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王顺祥一家人共同努力,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代代传承,建立了和谐美满家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法更是其中耀眼的瑰宝。民间书法大师王顺祥,出生于襄阳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是发改系统一名退休职工。“王氏龙凤书家族”世代都是双手同时书写龙凤书的襄阳民间书法艺人。祖父王天乙善治“龙凤印”;父亲王岘皋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之下,王顺祥7岁随父学书,能双手持双笔同时或左右手分别熟练的书写真、草、隶、篆各种龙凤书体,观者无不称奇。
多年来,王顺祥从世代延续于江汉流域民间传统书法“对偶书”、“阴阳书”和盛行在湖北襄阳地区民间的传统书法“正反书”中挖掘、收集、整理、加工,通过长期实践,刻苦钻研,反复论证,追求古训,博采众长,他规范了龙凤书的书写技法、笔法、结体和章法中的“双列法”、“单列法”及“款式”,从而将民间传统书法“正反书”正式更名为“龙凤书”。自然、形象、贴切的“龙凤书”名称在全国为之首取;他创建了“中国民间书法艺术龙凤书研究会”;在襄阳·中国龙凤书故乡,建立了“囯字号”“中国民间书法艺术龙凤书保护、传承基地”;出版有中国首部《王顺祥龙凤书书法作品集》,获得广泛认可;曾参加国内外大中型书法展(赛)数十次并获奖,在“湖北省、襄阳市首届民间绝艺展示大赛”中,其龙凤书法展演获“最佳绝艺才华奖”荣誉称号。龙凤书作品入选《传世宝典·中国当代书画精品集》,并获“新世纪中国当代书画艺术英才”称号。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是汉字,最能代表汉字文化的是书法,最能代表书法艺术的是草书,最能代表中国民间书法艺术的是龙凤书。“龙凤书”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称与平衡,展示了字形美和装饰美独特的书体形态。2006年经襄樊市政府审核确定“龙凤书”为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登报向社会展示,在法律、法规上“龙凤书”列为当地政府专项保护对象。
作为家族第三代“龙凤书”传承人,努力的过程充满艰辛,也有诸多惊喜。十几年前,一位亲戚在北京偶然发现了一本《篆刻正反字字典》,立即邮寄给王顺祥,如获至宝。他说,这本书说明了龙凤书这种形式与篆刻的联系,印证了龙凤书的实用价值。王顺祥觉得应该挖掘整理这些资料,用于长期留存和传承。他下定决心要用余生推广襄阳龙凤书,做好传承保护。
从那时起,王顺祥长年痴迷于斯,忘我于境,潜心探寻龙凤书的历史和家族传承发展,收集整理出各类资料10余万件。建立了真、新、奇、特、美五味倶全的“国字号”《中国民间王顺祥家庭文化档案馆》,为古城襄阳增设了一处襄阳本土味、文化艺术味、承古创意味、希缺独特味、实用价值味的文化景点,吸引了来自中、外的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走进基地,里面陈设简洁质朴,双眼所见之处,都是其龙凤书作品,既有单字、成语,又有《登岳阳楼记》等名篇。这处基地也存放着王顺祥的家庭文化档案。他说,目前档案馆有3个地方,还有两处在家中。书柜上的档案册整齐排列,里面存放有厚厚的图文资料,详细记录着龙凤书相关的文件、图册等,如龙凤书的概况、传承谱系介绍。王顺祥家庭文化档案馆内,存放着家庭成员共7代人,近200年在社会活动、生活中形成、获得和收集到的具有保护传承价值的资料10余万件。其中纸质资料4万多件,电子声象视频资料100多盘,图片资料25000多张,实物资料13000多件,历史记录资料800多万字。这些资料己规范、分类、立案建档,把家庭历史记忆系统地装进了档案。
建立档案馆规整资料的过程十分不易。资料早先是用手写,为此他后来学会了使用电脑,所有文字都是王顺祥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最费功夫的环节是进行考证,最近的十多年间,他和儿子前往山东、河南等十几个省考察龙凤书在当地的起源和发展等情况。查阅资料的过程也需要恒心,这种书法艺术形式光名称就有50多种,如阴阳书、正反书、左右书等。王顺祥认为更确切的名称应该为“龙凤书”,其源头是楚文化“鸟虫书”,在汉代已出现防伪用的反字印,清末汉江流域有商家把商号刻成“正反书”,民间称为“龙凤印”。
“龙风书”是中国的独门绝技,因历史上中国龙凤书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龙凤书实物资料,只是口传及言传身教。襄阳龙凤书之所以历久弥新,绵延不绝,昌盛超越他处,就在于以王顺祥为传承人的龙凤书者,不仅将之视为一种可夸耀后世的书法技艺,更通过系统总结、理论创新,笔法、结构和章法等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从而将之发展成为一种承古创新的独特书体。追根溯源,襄阳就是中国龙凤书的发源地,襄阳是中国文化龙凤书的故乡,是襄阳历史本土文化遗产传承的一个金字招牌。
王顺祥一家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亊业。当新冠病毒来袭时,众志成城抗疫情,最美家庭在行动。中国龙凤书传人王顺祥,将家庭五代传承的龙凤书与江西瓷都景德镇千年陶瓷艺术完美结合,在陶瓷上用“龙凤书”题写“悬壶济世”等字,为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者献上一份绝佳的艺术臻品,作为名家精品 、盛世典藏艺术品,捐赠给奋战在一线抗疫的工作者留念。
王顺祥致力于推广传统文化。家庭出资办书展、义务培训龙凤书法学员300余人,大众书法学员1000多名。为了挖掘地方文化,和友人历时三年,义务编写、出版百万字地方史志《故乡.欧庙》,填补了欧庙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的空白。
崇德向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家庭成员长期资助2名残疾、精神病人,为病人请医买药,精心照料。
一家人热爱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时尚。如今,家庭成员有4人为报刊杂志通讯员,其中3人在从事文字工作,共写出5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20多万字的书学理论。还出版过书籍两部《王顺祥龙凤书作品集》和《王顺祥书法摄影作品集》;他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完成集历史、文化、学术、科学、智慧、艺术和传承为一体的《龙凤书四项学术研究成果》。
近年来,家庭成员参加读书学习和文化艺术活动曾获奖30多次,其中,“星光大道”选拔赛颁发的获奖证书,襄阳市级非遗项目《龙凤书》荣获《湖北杂技金菊奖首届绝技绝活展演》铜奖;襄阳市级非遗项目《龙凤书》荣获《襄阳市首届民间绝艺展示大赛》特等奖。中国国家邮政部把王顺祥“龙凤书”部分作品制作成邮票发行。襄阳非遗“龙凤书”走出国门,王顺祥老师代表襄阳传统文化产业园向蒙古国家美术馆馆长纳.巴图巴特尔、满洲里市俄罗斯艺术博物馆馆长于万林,赠送“龙凤书”作品。王顺祥儿子王志海书法作品,获得湖北省第二届书画摄影大赛金奖,孙子王者在第十五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王顺祥双手双笔书写技艺,令人称奇,他独创的“龙凤书”,成为中国书坛奇葩,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显示出“龙凤书”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创意价值及传承价值。襄阳己抢占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龙凤书项目”的制高点。龙风书正以新、奇、特、美为襄阳争誉。龙凤书现已成为襄阳的一张都市文化名片,彰显了中国襄阳文化、中国襄阳智慧、中国襄阳形象和中国襄阳精神!龙凤书正在从襄阳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襄州区发展和改革局 王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