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廉政要闻 > 正文

襄阳3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

时间:2020-10-19 12:36:37 文章来源:襄州区纪委监委

10月16日,记者从襄阳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选派市、县、乡2818个工作队9320名工作队员投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安排7万多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折款2.1亿元。目前,南漳、保康、谷城三个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3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剩余贫困人口578户1332人已于8月底前达到脱贫标准,将在11月底前完成脱贫验收。

近年来,我市经过多方努力,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强化产业扶贫。大力培育“一村一主导产业”,基本构建起“1+9”农业主导产业体系,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3.2万个,其中带贫新型经营主体1.1万个,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比率达到95%以上。深化金融扶贫。截至7月底,全市对151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7.31亿元;对42家参与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0.11亿元,带动贫困户402户。推进光伏电站收益扶贫,设置公益岗位3705个,助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开展“两类户”监测与帮扶,认真开展“两摸底一核查”工作,发现不稳定脱贫户640户、边缘户794户;组织县、镇主要领导遍访,设立专项救助资金,实施“防贫保”兜底保障,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全面推进务工就业。通过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输出38031名贫困人口到省外务工;加强与省内用工重点市州的对接,帮助7974名贫困人口实现市外省内就业;多措并举开发市内就业岗位,7627名贫困人口县外市内就业;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安置、激励带贫企业吸纳等方式,42463名贫困人口实现县内就近务工。截至8月底,全市961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超过去年全年12.3%。

有序推进产业扶贫。组织各级驻村工作队返岗回村,与乡镇包村干部、村干部、贫困户开展“四方会商”,确定年度发展项目,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推行县乡领导干部包保制和项目专管员制度,推动494家带贫农民专业合作社、225个带贫家庭农场、399家扶贫龙头企业以及77家“扶贫车间”等经营主体及时复工复产。

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加快扶贫产品认定进度,全市6304个特色优质扶贫产品纳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认真落实政府采购扶贫政策和工会消费扶贫政策,全市2216个行政事业单位开通“832”平台账号,完成交易3505.44万元。动员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消费扶贫,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农超对接,截至8月底,全市扶贫产品销售总额达到4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