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廉政要闻 > 正文

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情况

时间:2020-11-11 11:51:32 文章来源:襄阳市纪委监委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一、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

严明疫情防控战时纪律,推动全市各级听从统一指挥,做到令行禁止。针对人员聚集、群防群控责任不落实、全面收治不到位等问题,主动出击,严肃查处违纪问题820个,问责1137人,保障疫情防控有序有效开展。将监督力量向保障群众生活上倾斜,提出并推动建立“移动菜篮子”工程,被省市防控指挥部采纳推广。紧扣“六稳”“六保”、服务企业发展、减税降费等重大部署加强监督,组织12个工作组,对83家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情况进行督导,推动政策落实落地。紧盯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消极懈怠、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追责问责54人,对典型问题通过《市民问政》公开曝光,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以精准监督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不断巩固

坚持工作部署“一盘棋”、问题清单“一本账”、执纪问责“一把尺”,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66件,问责198人,党纪政务处分83人。实行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联督导,开展常态化联合检查3次,问责36人。对3个贫困县和18家行业部门脱贫攻坚全面检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补齐短板。针对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列出4张整改清单,细化15项具体措施,实行路径化管控,开展督导暗访,发放提醒函、督办函144份。运用“扶贫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查实问题2220条,追责问责875人,追缴违纪违规资金210万元。

三、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取得重大战果

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坚持专人专班专案,突出抓好伞网清除和案件清结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市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700人,立案523件,处理61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40人,留置74人,移送司法58人,南漳县原县长肖力、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原主任肖忠强等人被查处,一批群众深恶痛绝的涉黑涉恶人员和“保护伞”得到严厉惩处,综合战果位居全省前列。做好案件查处“后半篇”文章,选取4个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在全市公检法系统分别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做到警钟长鸣。召开两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一批案件,引起强烈反响。

四、“四风”整治持续发力

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坚持从“小切口”入手,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119个,处理169人,党纪政务处分116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81个,处理1065人,党纪政务处分538人。开展“精致走账”专项整治,对公款吃喝、私车公养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抽查市直单位20家,追责问责31人。整治指挥部“四风”问题,针对城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违规开支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坚决遏制隐形变异苗头。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聚焦疫情防控“狙击战”,将需要填报的表格由10余项压缩到3项。针对党员干部“双报到”中报到不到岗、到岗不履职等问题,开展“嵌入式”监督,发现问题线索47个,问责28人。聚焦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严肃查处对偷捕偷售放任不管、对群众举报置若罔闻等问题,问责31人。

五、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应,有力削存量、有效遏增量,实现“两降两升”:受理群众信访举报2068件,同比下降28.5%;初核3459件,同比下降3.8%;立案2142件,同比上升12.6%;处分1993人,同比上升22.2%;留置39人,移送司法机关50人。深化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通过“巡察+审计+重点检查+调查”等方式,累计发现问题线索93件,处分55人。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深化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治理,督促相关部门制定进场交易项目开评标现场监管规范,对招标文件资格条件、评分办法进行审查,严查2家招标代理机构、11家企业出借资质、围标串标问题。在坚持治标的同时更注重治本,发放纪律检查建议书82份、监察建议书41份,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教育管理,堵塞制度漏洞。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对35名县级干部处分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彰显纪律刚性约束。扎实开展“十进十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召开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动员会,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